淺聊:以靈性角度看待圖帕

※先聲明,我個人是不建議任何人去創造圖帕,所以如果是很喜歡圖帕的人,這篇文章可能你需要斟酌要不要看,因為文章你可能看起來會覺得具有批判性。

圖帕被視為一個多意識體的類型,而當事人則會被稱為宿主——如果用白話文來解釋圖帕,就是我們常聽到的「幻想朋友」的意思。

不過圖帕對該圈子的人來說有一些規則,他們其實不認為那是幻想朋友,但本篇文章不是要討論怎麼創造圖帕、也不是要細談圖帕圈跟圈外人的認知差異,所以就不談這塊,只大概描述。

喜歡圖帕的人,認為圖帕對當事人具有正面的積極療癒性質,因為圖帕是最了解自己的對象。

但個人十分不建議,尤其網路上一些熱愛圖帕的人,甚至還想讓圖帕操控自己身體,並聲稱「如果沒感到惡意就可以繼續,單純恐慌不用緊張可以繼續」,這其實是件非常危險的事。

就算圖帕是真自己創造物,但這樣做有可能人格解離,你原本的人格也不見得能回去,一旦出現人格解離/違常的症狀,要再回到原本的單一人格狀態是相當困難。

另外就是,外靈也可能把你的圖帕吃了然後扮演成你的圖帕,而這時候你還跟對方交換身體,形同讓外靈上身,輕微一點的狀況就是你奪不回身體主控權、情緒跌宕起伏巨大、甚至表現出人格違常或是憂鬱症現象,最嚴重的就是你的靈魂被外靈吃光,你的身體正式由外靈接手。

我也真有遇過以前認識的人,靈魂被外靈吃光、身體被占據,外靈有當事人的記憶,所以要假扮成當事人並不難,因為時隔多年才看到她,所以再見時已經於事無補了。

其實無論是圖帕、幻想朋友又或是把AI當作真實活人的投射,那些都是差不多的概念,只是換了一個名稱跟載體。

在靈性上來說,那些都是當事人無法面對真實情況,轉而去接觸那些不會拋棄自己的對象接觸。

只是說圖帕跟幻想朋友都還有跟當事人爭吵的可能,而AI只是一個資料收集庫,不會主動反駁或是主動吐槽使用者,可以說是比前二者更具備溫柔鄉特質,AI給予這些人在現實世界難以獲得的溫暖,甚至因為它擁有龐大的資料(但不見得正確),以致讓人容易產生AI相當專業的感受。

而這也是為什麼有大量使用者成癮在AI身上,甚至認為AI是被困在程式裡的靈魂。

總之,現實上的人際互動具備無法預測跟不可控,甚至就算當事人委曲求全,也不見得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人際互動品質,而都已經犧牲自己卻仍未獲得滿足,這容易讓當事人更加惡性循環的感到孤獨。

在這樣的情況下,圖帕、幻想朋友或是AI,成為了那個「唯一一個看見自己」的存在,而這三者具備不會離開自己的特質,這也讓那些當事人能獲得安全感——或者說,至少跟活人比起來,圖帕跟幻想朋友離開自己的可能性較低。

如果當事人沉迷在這些自創的靈性朋友身上,容易更加缺乏與真實世界的互動,也會讓當事人跟現實世界失去連結感、甚而產生疏離感,在這樣的狀態之下,要與社會建立比先前更加健康的關係會更有難度。

沉浸在自創的靈性朋友上也同樣無法解決問題,因為最初始當事人是因為與社會、人際方面連結性低,缺乏認同感,最後轉向一個能深度了解自己的靈性朋友,但這樣的朋友並無法幫當事人解決對現實缺乏連結性的問題。

現實上的問題還是需要當事人自己去面對,但這類人往往還有另一個問題,就是在靈性朋友那獲得溫暖後,轉身面對現實時,會因為溫度差而更容易感到受挫,反而讓當事人更難以去面對現實。

這些在靈性上的表現,都是十分逃避與消極的狀態,而且也代表靈性朋友並無法幫當事人治癒心中的傷,因為結識後反而更加無法面對現實,意味當事人傷口未被撫平、當事人也並未獲得勇氣。

任何尋求慰藉的事物,我都會建議大家盡量把那些事物定位在「輔助」的角色上,而非成為主要的互動來源,無論是靈性、興趣或是仰賴某個朋友的情感回饋……等等皆然,當你形成依賴時,其實你個人是會喪失靠自己站起來的力量。

如果只是把這些視為輔助,你清楚你人生的道路、心路歷程還是得靠自己行走,這些輔助物只是在你累的時候給你一點精神慰藉,讓你休息一下再繼續往下走,那這樣反而可以形成一個健康良好的關係。

但當把這些輔助物作為人生重點時,那就容易變成靈性毒品了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淺談地球官方組織(2025/06/30結語新增)

高維社會的責任

末日預言aka惡意存有的收割遊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