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類的繁殖焦慮,讓愛變成剝削
對於其他維度的生命觀,可以先看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,這樣比較有點知道脈絡:高維文明的生命觀
有一篇漫畫詮釋代孕畫得很好,於此分享一下:柚子《良田》
也可以先看悠喵的文章:代孕在星際文明不存在
反代孕聯署:反對一切形式的代孕,並追訴公民在海外委託代孕的行為
代孕與人權:當願望建立在他人犧牲之上
近年來,世界各地的代孕議題引發了許多爭議與悲劇。
中國的灰色代孕產業,甚至發展出客製化嬰兒的服務,這些現象背後,反映的並不只是科技或市場的進步,而是人性在利益與慾望之間的沉溺,更甚者,有些嬰兒並非被期待成為家庭的一員,而是被視為可供利用的器官資源——這樣的現實令人不寒而慄。
更令人憂心的是,仍有許多人將焦點放在「是否合法」,而忽略了合法化並不等於道德化。
各國許多代孕案例都告訴我們,法律的存在不代表問題消失,反而有時是新一輪剝削的起點,例如中國曾推行的賣血制度,雖有制度依循,卻導致了更多悲劇與疾病的蔓延。(附上新聞連結:愛滋病村)
在漫畫《良田》中,代孕合法化後女性被視為生育的工具,甚至也可能遭受「意外」,讓女性「被成為代孕良田」。
那不是自由的選擇,而是被制度化的犧牲。
這樣的未來,並非遙遠的幻想,而是我們此刻就應該深思的現實。
許多人渴望擁有孩子,但這份渴望若只是為了滿足自我、或成為一種人生成就的象徵,那麼這樣的動機值得被重新審視。
孕育生命絕非輕鬆之事。
對母體而言,懷孕與生產是極度高風險且不可逆的身體挑戰——健康可能大幅衰退,甚至危及生命。
過去許多女性生育後出現子宮下垂、內臟移位、慢性病與心理創傷,這些都不是外人能輕描淡寫的「自然過程」。
當風險全由母體承擔,而收益卻集中在買方手上,這樣不對等的關係,本質上就是剝削。
「幫人代孕的自由」聽起來崇高,但若生活困頓是唯一的驅動力,那仍舊不是自由的選擇。
更何況,若推行「無償代孕」,那對孕母的心理與身體支持體系該如何確保?這往往只是以道德的外衣,掩蓋結構性的壓迫。
有人說:「想要孩子,是人之常情。」
但若一個人渴望孩子,卻堅持要「自己的血脈」,從不考慮領養、也不曾思考生命本身的尊嚴,這不禁讓人思考,究竟他們真正想要的,是孩子本身,還是血緣的延續?那樣的愛,真的是愛嗎?還是執念?
若愛必須建立在血緣上,那樣的愛,是否真的純粹?
人權的核心從來不是建立在他人犧牲之上。
一個願望,若必須以他人的痛苦為代價才能實現,那就不再是願望,而是一種權力的不平衡。
愛,不應建立在他人的犧牲上。
當一份愛需要他人受苦才能創造,那就不再是愛,而是佔有。
真正成熟的靈魂,會懂得在「無法強求」之中找到愛的另一種形式——領養、陪伴、教育、創造……都是讓愛繼續流動的方式。
愛的方式有千百種,唯獨不應以他人的身體作為代價。
高維:對生命的期盼與態度
在更高的文明觀中,重視的並非「能否繁殖」,而是「孩子能否獨立、成長、成為完整的靈魂」,生育更不是義務,而是一種慎重的選擇。
而地球上,「繁殖」常被誤解為生命的目的,導致許多人在未深思後果前,便以「必須延續」為名,忽略了後代的生活品質與生存尊嚴,讓許多靈魂在未被準備好的環境中降生,延續著痛苦與貧困的循環。
這樣的「繁殖焦慮」,其實來自人們對空虛的恐懼,而非對生命的熱愛。
事實上,人類社會的種種混亂,也與長久以來對女性的壓迫有關。
女性被迫承擔生育責任,缺乏選擇權。
當社會要求女性「必須生」,卻不關心她是否願意、是否安全、是否有支持,那就是對生命的不敬。
當女性被迫生育、被剝奪選擇權,社會的基因與價值就會偏向「能繁衍」而非「能共好」。
結果,反而讓有意識、有責任感的人選擇不生,而無視風險的人繼續繁衍。
最終留下的,往往不是最有智慧與愛心的人,而是最願意不顧一切繁衍的人。
這是人類社會緩慢劣化的深層根源之一。
(分享脆一篇文章「抖音博主通過影片痛斥父親娶了患有精神疾病的母親,並生下了有狂躁症的他」,留言也很多看了很難過的案例)
在更高維的文明裡,沒有代孕制度。
若無法生育,人們會選擇領養、或將愛投注於其他靈魂身上。
那是一種尊重生命的方式,也是一種理解:愛並非來自血緣,而是靈魂之間的共鳴。
以我們的團隊為例,奈維、我本靈克萊爾跟他伴侶都有收養孤兒,這些孩子來自不同的星系與種族,卻都被視為家人。
他們還建立孤兒院、提供教育與庇護,讓這些孩子能在愛中成長,並期望他們成年後能自由地創造想要的生活。
真正的愛,不問血緣、不限種族、不拘形式,只因「他是他」。
愛是一種意願,而非義務;是一份真心,而非血統。
若一個人必須逼迫他人付出、甚至以他人的身體為代價,才能滿足「擁有孩子」的願望,那份愛,已不再是純粹的愛,而是一種執著。
真正的愛,不求所有,不奪他人;它懂得等待,也懂得放下。
因為愛的本質,是讓生命自由。
若愛必須建立在他人的犧牲上,那就不再是愛,而是執著。
唯有當人類理解這一點,愛與生命才會被真正地尊重。
留言
張貼留言